- 高晓耕;
针对430中段硐室所面临的深部高承压水大体量突发涌出的难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现场试验观测及现场实践监测等手段,对过水巷道涌水路径进行了详尽分析,确定了阻水段建造过程与动水流速的关系,制定了“先进行巷道封堵,再进行水源治理”的方案,并对治理过程中钻孔参数、投料参数及注浆参数进行了严格控制。阻水段长度达到629 m,经治理后剩余涌水量下降了94.5%,堵水效果明显。研究成果为类似深部巷道基岩高承压水快速高效封堵治理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撑。
2025年04期 v.46;No.25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李斌;张跃恒;刘庆东;董振国;
针对大直径排水孔孔径大、孔身质量要求高、成井复杂、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开展大直径排水孔反循环钻进一次成孔钻进的技术研究。钻前,根据勘查孔的地层、可钻性、含水层情况等,优化钻孔结构和钻探工艺;钻进时,通过实施“交叉作业”和“一趟钻”钻进模式、大直径PDC刮刀钻头、刚性钻具组合、优质钻井液等开展防斜打直、优快钻井;完钻后,采用陀螺仪测斜、套管打坡口对焊、吊卡下放套管、内插法固井等确保成井质量。结果表明:在钻井过程中,采用大直径PDC刮刀钻头高效破岩与优质钻井液排渣技术相结合的反循环钻进开展一次成孔,提高了钻探效率,缩短了建井周期;刚性钻具组合有利于防斜打直,保证排水孔垂直度;陀螺测斜获取精准的井眼轨迹,汽车吊配合吊卡下套管,安全系数大;管内内插法注水泥,提高了固井质量。使用反循环钻进的一次成孔技术,实现了2口大直径排水孔的优质高效施工,排水孔终孔直径650 mm、单孔孔深144 m,孔身质量满足技术要求。
2025年04期 v.46;No.253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杨泽全;
采空区注入氮气是控制该区域自燃发火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注氮点的位置及注入量是决定其效果的关键参数。以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朱仙庄煤矿易自燃煤层884综放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采空区注氮技术措施对抑制采空区自燃发火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空区注氮可以有效地减小采空区氧化带宽度,抑制采空区自燃发火,保障矿井安全生产。884综放工作面进风侧和回风侧采空区最佳注氮口位置为进风侧和回风侧采空区以里27 m位置处,最佳注氮量为800 m~3/h。研究成果可为具有类似地质特征条件下实施采空区防火措施的煤矿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6;No.253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何磊;吴晨旭;陈坤福;
为了响应国家智能化政策,推广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矿山建设中的应用,利用Revit的公制常规模型和参数化建模方法实现了基本空间与结构族的构建,建立了控制轴网组合溜破系统的完整模型。应用Navisworks软件对溜破系统进行可视化展示、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硐室先后施工方案进度的模拟,展现了BIM技术对于各个井巷硐室相对杂乱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处理和定位、高精度构件在巷道模型的展示、复杂施工工艺的模拟和硐室先后施工顺序中的作用,表明BIM技术应用于矿山施工建设可以加快理解平面图纸和施工技术、加强不同施工建设部门的协同合作、缩短矿山建设周期,对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5年04期 v.46;No.253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刘力;
针对新集二矿2401采区巷道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出现的流变变形及围岩失稳问题,运用了实测地应力、巷道围岩力学参数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巷道围岩类型;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计算了锚杆、锚索参数,优化了2401采区回风上山的支护参数;提出了包括钻孔窥视、巷道表面变形监测、顶板离层监测和锚杆(索)受力监测等内容的巷道围岩失稳致灾监测技术。研究结果对类似地质条件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与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为新集矿区深部类似地质条件煤层开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25年04期 v.46;No.253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许慧斌;陈振国;张楚;陈君;杨雪;
为了治理香炉山隧道竖井工作面抬动大变形,解决蚀变软岩支护难题,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工作面抬动大变形机理。由于围岩结构破碎,场区水平构造应力较高,开挖后工作面破碎围岩剪胀效应明显,在水平应力持续挤压作用下,竖井工作面围岩向临空侧产生抬动大变形。针对竖井工作面围岩变形特征,采取超前“固结注浆+加强支护+应力释放”的综合治理方案。首先进行工作面全断面固结灌浆,工作面中部采用直孔注浆,边缘采用斜孔注浆,利用水泥基浆液对破碎围岩进行改性加固;然后对井壁和蚀变带软岩进行加强支护,井壁设置2圈预应力锚索,蚀变带软岩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最后在恢复开挖前采用卸压槽对工作面围岩进行应力释放,缓解工作面应力环境。治理结束后,凿井工作面顺利通过围岩蚀变段,工作面抬动大变形得到较好控制。
2025年04期 v.46;No.253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杨明;
为提高软弱岩层下巷道围岩稳定性,以矿井1421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深部高应力下巷道变形程度大,巷道返修量大的问题,采用预留变形空间、分层掘进、锚网喷初次支护、锚索二次支护、低压浅孔注浆、高压深孔注浆等支护工艺进行围岩加固,形成了稳定的锚固与注浆加固动态耦合支护结构,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程度。该工艺能够较好地适应软弱岩层构造,满足深部围岩巷道的长期稳定,确保采掘空间的安全程度,降低道维护成本,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4期 v.46;No.253 45-4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刘文敬;张学亮;郝浩杰;
导孔施工是深竖井反井施工的关键工序,其偏斜率决定了施工井筒的偏斜率。为了保证导孔质量,以滦平抽水蓄能电站357 m排风竖井建设为背景,综述了随钻测斜技术、螺杆纠偏技术、磁导向钻井技术及定向先导孔扫孔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施工技术可以精准控制井眼轨迹,其偏斜率≤3‰,为类似反井工程提供借鉴。
2025年04期 v.46;No.253 49-5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